企業管理
聚焦“三嚴”管理模式——探索榆林化學技術中心原材料成品班的成長之路
“張程,你今天的任務是填寫質量檢驗報告單并將分析數據及時上傳Lims 。”
“郝艷芳,你明天的任務是取樣,在硝酸取樣過程中注意站在上風口,上下罐車時注意安全。”
……
看到消息后,每個人對今天的未完成項及明天該干什么,該怎么干,都已了然于心。
這一場景是技術中心原材料成品班每天的工作日常,而這個班的班長李小潔,每天都要在班組群里對今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并計劃明天的工作,確保每位組員知悉分析任務和存在的風險點,這樣“總結+計劃”的工作模式,一重復就是800余天,這也是榆林化學各個班組的日常。
嚴把質量關,當好守門人
“合格了,合格了”,大家奔走相告,一時,技術中心上下歡呼聲一片。
10月9日,該公司180萬噸/年乙二醇工程單系列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產出聚酯級乙二醇產品,原材料成品班班組成員第一時間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收到乙二醇產品取樣分析任務后,該班組迅速開展一系列有條不紊的操作,取樣、分析、數據計算與分析報告……這些默契高效的“流水線”,反映的是這個班組長期以來的實踐積累。
“我們班組負責全廠的原材料和產品的分析檢驗工作,在生產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超強的工作能力。我們會提前把所需的試劑、設備、操作規程都準備好,還要和相關化工企業進行數據對比,確保報告的準確性。”李小潔說。
8月份以來,該公司全面展開試車工作,原材料大批量入廠。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該班組率先垂范,全體人員齊心協力、日夜鏖戰,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嚴格把控每一項指標。截至目前,累計分析入廠原材料3000批次,為該公司順利開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嚴守安全口,種好責任田
安全是生產工作的核心,原材料成品班組把公司大安全管理理念融入安全工作中,推行“誰主管誰負責”的管理理念,實行分片負責,對口把關的管理辦法,做到設備到人,衛生區包干責任到人。創立了由“勞保日常穿戴機制”“儀器維護保養機制”“故障處理考核機制”構成的安全管理循環體系,不斷提升班組成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以“技能提升月”“金牌服務班組”“每日安全”等活動為載體,有力推動安全生產駛入良性軌道,讓安全生產真正落地生根。
“安全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眼睛看一遍,我們每周都會組織安全事故分享,將安全學習由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班組安全員康耀東說。
走進原材料成品班組,一條條充滿人情味的安全寄語抓人眼球,時刻提醒職工注意安全;一張張印有燦爛笑臉的全家福,貼在上崗證后面,寄托著家人的殷切期盼。不同的顏色,各式的圖案、標簽、標牌,指明了各種安全事項,讓安全管理、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可視化”,讓危險“顯性化”,便于職工規避風險。
嚴遵標準章,守好主陣地
該班組以“258+X”標準化班組建設體系為依托,從崗位分布、人力配置等方面入手,形成管理有制度、工作有標準、崗位有職責的班組管理模式,為該公司標準化班組建設樹立了標桿。
通過進一步量化班組長、職工工作職責和崗位標準,推動標準化班組建設的科學化、精益化發展,形成人人肩上有責任、個個身上有目標的濃厚工作氛圍。同時把班組自主管理作為班組績效考評的有力抓手,通過班組安全互聯互保、班組知識大講堂等活動,不斷提升班組自我發現問題、自主管理提升的能力。
該班組共12人,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平均年齡28歲,是一支年輕且充滿活力的隊伍。為提高班組整體水平,該班組在原有的學習培訓模式之外,還不斷探索一個適合自身的、“事半功倍”的學習培訓模式,即“每日一學”。
說起學習培訓模式優化,班員韓靖打開了話匣子,“之前,我們是遇‘學’犯困,現在是遇‘學’來勁”“我們班組的‘每日一學’模式,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定前一天值班人員作為講師,準備課題;二是講課時間規定3-5分鐘。”她湊上前,興奮地繼續介紹道,“大家為了講好這5分鐘,至少得準備一個小時。這個過程不僅實實在在地學到了知識,還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趙俊美 李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