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要聞
澄合礦業:保供路上,他們用奉獻譜寫奮斗者之歌
近三年來,從迎峰度夏到迎峰度冬,從疫情防控到洪澇災害,奮戰在澄合礦區各條戰線上的干部職工主動作為,風雨無阻地奔波在能源保供一線,用熱心、奉獻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奮斗者之歌。
奔波數萬里,保障礦井原油供應
王鋒是澄合礦業物資供銷分公司加油站的一名職工。2021年4月,他積極響應公司擴大對外銷售業務號召,背起行囊,遠赴距離家鄉200多公里的咸陽市鎮安村,在一個僅有16平方米的小旅館下榻,每天奔波在彬長礦業公司的5個生產礦井和7個單位之間,為11個供應點運輸柴油。
“每天要來回300公里,差不多兩天就要配送18600升柴油。”王鋒說,各礦井之間戰線長、油料用量不固定、使用頻率高,為確保礦井24小時生產不間斷,他把自己調整成了24小時響應模式,每天來回穿梭在各個供應點之間。
寒冬臘月的一個晚上,王鋒配送完油料后,回到賓館,正計算著第二天的油料供應計劃,便接到了“文家坡礦急需4000升柴油”的“告急”電話。來不及多想,他便頂著刺骨的寒風,開著油罐車向文家坡礦井奔去。漆黑的深夜,泥濘的山路,呼嘯的北風,他形單影只地奔馳在保供路上。那個晚上,他返回賓館時已接近凌晨4點。第二天,僅僅休息了兩個多小時的他,又拖著疲憊的身軀,奔赴在前往各個供應點的道路上。
時間撥回2021年12月份。那段時間,氣溫驟降,彬長礦業公司各礦井急需-10#柴油。面對緊急情況,王鋒便驅車跑遍西安、渭南區域內的所有油庫,無奈均無-10#柴油。在協調完所有供油庫后,他決定去陜北洛川的延長煉油廠拉油,來回奔波1000多公里路程,終于在第一時間將-10#柴油運送至11個供油點。
“一周內,我就往返洛川煉油廠5次,行走了5000多公里,雖然很累,卻很有成就感,因為各礦井沒有因為缺油而停產。”王鋒說,2021年以來,他不是在拉油,就是在送油的路上,工作雖苦,卻很充實,最重要的是為能源保供貢獻了綿薄之力。
遠赴異鄉,為用戶解“燃煤之急”
在澄合礦業銷售分公司,有一個特殊的崗位,名叫駐廠員。這個崗位的主要職責是與乙方(用戶)對接煤炭供應相關事宜,要長期駐守在遠離家鄉800公里以外的重慶地區,以便及時掌握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詹鋒舉就是其中一員。
2020年3月,詹鋒舉被派往重慶市,進駐電廠,架起了公司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橋梁。作為一名駐廠員,他堅持服務至上,每天為乙方打掃衛生、復印資料,干一些跑腿的“雜活”。下午6點,乙方下班后,他才回到自己的宿舍,統計電廠的進煤、耗煤、存煤及日常發電量等數據,并形成工作日報,反饋到公司營銷部。
“當時,煤炭市場低迷,電廠庫存大,合同推進不太順暢。也許是被我們的竭誠服務打動了,庫存稍有消耗,乙方就會第一時間聯系我進煤,并簽訂新一輪合同。”詹鋒舉說。
轉眼到了2021年四季度,重慶煤炭資源出現緊缺,當地多個發電廠的庫存銳減,煤炭需求量增大,各用戶紛紛發來了告急函。面對這一緊急狀況,詹鋒舉挺身而出。他馬不停蹄地輾轉在各個發電廠之間,詳細摸排各電廠的庫存情況,再三核對、匯總相關數據,第一時間向公司營銷部進行反饋,由相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度運轉,全力以赴組織發運,切實為用戶解決了“燃煤之急”,為雙方友好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每個月要返回公司一次,基本上不超過一周時間,還要忙著匯報、交接、總結各項工作,留給家人的時間實在太少了,覺得虧欠妻子的太多。”詹鋒舉說,每個月從家返回重慶時,他總是悄悄地走,擔心妻子埋怨,害怕孩子哭鬧,心里多少有些不舍,但保供的腳步不能停歇。
在澄合礦區,像王鋒、詹鋒舉這樣的職工還有很多。為了能源保供,為了萬家燈火,為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毅然奔赴他鄉,在遠離家人和朋友的地方,堅守在平凡而鮮為人知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燃燒青春。(薛雙娟 韓超 袁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