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曹家灘公司:用“智慧鑰匙”開啟卓越發展大門
近年來,曹家灘公司以陜西煤業建設“智能礦井、智慧礦區、一流企業”目標為引領,從建設智能化、信息化礦井發力,借助大數據預警,健全智能礦井安全生產和監管體系,將“科技興安”理念深入到礦井生產建設中,搭建出煤炭產供銷“三網一平臺”信息化體系,為打造數字化智慧礦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
設備操控在指尖,安全生產“運”起來
“采煤機啟動程序已就緒,工況信息畫面顯示采煤機進入智能記憶割煤模式,啟動成功。”在地面調度指揮中心,調度員進行著智能化操作。“穿著西裝把煤采”已成為現實。
走進曹家灘公司調度指揮中心,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整塊充滿科技感的大屏幕,當工作人員按下綜采三機、泵站一鍵啟動按鈕時,綜采工作面設備運轉圖像清晰可見,此時的三機設備已進入自動割煤、推溜、拉架和運輸等生產流程,滾滾烏金正在記憶化割煤的程序指令下被快速切割,流水般涌向地面。據了解,一塊煤從距離地面350米的工作面運上來,整個流程不過15分鐘、一個工作面平均日產量可達4萬噸……
“智慧化采煤不僅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而且還釋放了優質產能,記憶割煤比人工跟機采煤更加安全可靠。”該公司綜采二隊黨支部書記李沛宸說道。
礦區一張圖,智慧監測系統“活”起來
“我們對智慧化調度指揮中心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它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模式的開發應用,實現了各個主要生產系統在調度指揮中心的遠程操作控制,促進了工作面實現無人化、少人化作業。”該公司智能調度指揮中心主任任明說道。
據了解,該公司集成一通三防、主運系統、大巷巡檢機器人、裝車監測、數字化移動信息平臺等116個子系統,對礦井各類地測地質、排水、壓風、應急避險等重要工作及環節做到實時監控監測與數據采集,實現了安全信息、生產數據準確有效的收集利用,為安全生產協調和“三網一平臺”數據收集提供了有效依據。
為了真正達到礦井安全生產,在各安全生產關鍵點都安裝了攝像頭,建立了全方位、無死角的安全生產監控系統,實時采集視頻信息,可直接看到井下生產現場的每個環節。
工作人員通過各安全監管子系統,能夠對通風系統、供電系統和管網系統故障進行準確分析,有效提高了礦井識別處理故障的效率,實現礦井基礎數據的整合分析、資源共享。
設備一套表,生產工效“提”起來
“在千尺井下,成功建設智慧化工作面,實現了地面一鍵啟動可視化遠程操控,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該公司膠帶運輸隊從事多年煤礦工作的熊濤感慨道。
在曹家灘公司,智能化工作面將煤機傳感監測、工作面水處理、支架電液控制等系統信息實時上傳到地面調度指揮中心。在對數據進行處理之后,形成直觀形象的圖表和模擬動畫,地面操作人員再根據電腦反饋的信息,對井下各智能化設備進行遠程操控,實現了工作面運輸系統一鍵啟停、自動霧化除塵功能等,切實改變了傳統作業方式。
該公司綜采工作面實現智慧化,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杜絕了員工在危險區域作業,人員單產能力提高了30%,與傳統工作面相比減少崗位工10人左右,產能提升了近10倍。
多網一平臺,安全風險“降”下來
該公司還建立了智慧決策中心大數據共享平臺,使各種網絡都能夠共享互通。其中井口智能檢身系統、人員井下定位系統、入井車輛監測系統讓入井考勤實現精確化、人員定位信息化、隱患分析自動化。充分應用“互聯網+”設備數據庫技術,實現了關鍵設備隱患早發現、早解決。
智慧化安全預控管理系統的投用,實現了風險與隱患一體化管理。安全監控人員可通過手機線上安全預控APP實時上傳安全隱患信息,實施安全管理信息大數據分析,重點排查苗頭性、傾向性以及重復出現的事故隱患,實現了安全信息的動態分析、超前預警。
此外,該公司生產、銷售數據通過安全信息共享平臺集成,物資供應通過西煤云商集成,統一推送至“三網一平臺”,通過“產、供、銷”協調看板,實現數據可視化,為該公司經營管理提供了可靠、高效依據。
“打造智慧化礦區是未來煤礦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加大科技投入、運用技術手段,實現科技興安、技術保安,才是礦區發展的必然選擇。”曹家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亞軍說道。(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