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擷英
張桂英 散文——《故鄉的中秋》
故鄉的中秋
因為疫情影響,“回不去故鄉,忘不掉鄉愁”的惆悵縈繞在游子心頭,每逢佳節思鄉情更切。想念故鄉的藍天白云,想念故鄉的山川河流,想念時常侵入夢境的故鄉味道,更想念老屋前翹首以盼的父親和母親。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每年金秋八月,辛苦耕耘了大半年的鄉親們開始進入收獲季節。收蠶豆、割麥子,看著沉甸甸的麥穗和豆莢,父母臉上定是喜笑顏開。入秋以后,土豆開始變得綿甜可口,農忙之余煮一鍋香噴噴的土豆嘗鮮,媽媽便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她知道這是我的最愛,透過手機屏看著開了花的土豆我是垂涎欲滴,心思已飛到了日思夜念的故鄉。
中秋節在農村是很隆重的節日,小時候,記得勤儉持家的奶奶,拄著拐杖,挪動一雙小裹腳,指揮著大媽和母親磨新麥,蒸新麥饅頭,搟新麥面條……俗稱嘗新。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做月餅,復雜的制作工序都是奶奶親力親為,從準備餡料到制作要花好幾天功夫。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白糖、核桃、紅棗、瓜子都是奶奶提前儲存的,從她上鎖的百寶箱里一樣樣拿出來,還有最重要的一味料就是壇子里的玫瑰花干。
玫瑰也是奶奶一朵一朵從園子里玫瑰盛開時剪下來制成的,打我記事起就記得院子里那叢玫瑰年年飄香,它應該比我更早來到這個世界。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家里到處彌漫著玫瑰的馥郁幽香,看到奶奶快樂的樣子我們也開心無比,夜晚我們枕著玫瑰的香氣入眠,清早我們呼吸著玫瑰的芳香張開雙眼。玫瑰相繼盛開后,奶奶便不停地用一把小剪刀剪下花蕾,然后放到竹筐里陰干,一天天不停地翻晾,直至鮮亮的花朵一個個濃縮成花干,然后密封到壇子里存起來。
八月十五頭天,奶奶開始制作月餅,用菜籽油和面,包入餡料,用爺爺刻的月餅模子,像魔術一樣變出來一個個油亮亮的月餅,最后用特制的鐵鍋上下加柴火慢慢烘烤。我們幾個小不點圍著奶奶忙前忙后,因為要做很多,烤制過程又漫長,奶奶要忙到夜幕四合,月亮爬上樹梢。出爐的月餅焦黃如月,奶奶拿筷子頭給每個月餅點上紅心才算大功告成。第二天清晨,奶奶把黃燦燦的月餅分成很多份,讓我們送給村里所有的人品嘗。
中秋月圓,人間團圓。八月十五,在外奔波的爺爺和叔叔們都會趕回來過團圓節,聞訊而來的鄰家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們也加入了這個盛大聚會。在皎潔的月光下,在蛐鳴蟬吟聲里,大家圍坐在院里,用擺滿桌的佳肴祭月神,向明月遙寄家人幸福安康的祈愿。長輩們滿懷喜悅分享品嘗豐收的果實,談論著外面世界的新聞趣事,訴說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孩子們吃著糖果和香酥可口的玫瑰月餅,纏著奶奶聽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外黃里酥、香甜可口的美味至今唇齒留香。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心靈手巧的奶奶,中秋做月餅、過年做點心,用淳樸和善良讓快樂在我的記憶中氤氳蔓延,她用勤勞的雙手讓玫瑰一年四季都在小村里飄香。那縷玫瑰香伴我走過幸??鞓返耐?,那醇香的味蕾記憶化成心中恒久不變的思鄉情懷和綿長鄉愁,根植在記憶里,融入于血脈中,時刻提醒我要銘記初心,做個像奶奶一樣,熱愛生活,心懷感恩,善于分享幸??鞓返娜?。
(運銷集團 張桂英)